公共广播技术网 >> 公共广播产品设计 >> 产品设计基础 >> 电声系统设计与操作
电声系统设计与操作 1970/01/01 19:08 点击:561 / 回复:0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调音台及其周边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掌握以调音台为中心的小型电声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3、 掌握放声系统、扩声系统、录音系统的设计与操作

二、 实验设备

调音台、录音卡座、传声器、功放、监听耳机、监听音箱、线材

三、实验内容

1、调音台的面板结构与功能;
本实验所用调音台为CCG.PM-12O2R(12CH)型.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各个功能块的作用。
输入单元 共有12个相同的竖直并列的单元, 每个竖直的单元称为一路输入,故此调音台称为12路调音台。输入单元示意图如下。输入单元的作用是对弱信号进行放大、调整音色、控制音量及各通道的音量比例,并提供两路辅助信号的总控单元。
1)输入插口
输入插口用以接收音源传送过来的音频电信号,本机中有两种接口:平衡(Balanced)接口和韭平衡(Unbalanced)接口。

1脚接屏蔽,2脚接信号正,3脚接信号负。这种传输方式可有效抑制干扰信号,固话筒输入常采用这种方式。
6.25mm大二芯插口,芯线为信号正,外壳为信号负和屏蔽。这种船输方式易遭受干扰,固话筒一般不由这种方式输入。因线路输入信号电平较高。不易受噪声影响,固线路输入常采用这种方式。

2)衰减器

因线路输入电平远远高于话筒输入电平,为平衡两输入单元的信号大小,设置-20dB衰减器对线路输入信号进行衰减; MIC输入(Balanced)不需要衰减.所以此按钮也可称为MIC/LINR选择按钮。

3)输入增益控制

该旋钮可调节由话筒或其他节目源的输入电平大小,由 +20分贝到+60分贝的连续可调范围。其主要作用是适当调节电平大小不使本单元信号过弱而使后面的放大器过载,在固定使用场合,一般调好后就不要在动。它实际上是一个前置放大器。

4)三段式均衡器

视不同节目源的实际情况对各输入通道进行频率补偿,分高频、中频、低频三档可调,调整范围均为-15dB - +15dB。
调整原则为:节目信号高频缺陷或高频损失大,则提高高频;低频损失大则提升低频;所有的语言声信号一般都可以对中频进行提升。

5)监听控制

监听控制器用来控制单声道监听时的音量,并输出信号到监听放大器。使用时,应先选择单道监听,如不能进行单声道监听或着监听其它通道时,应将此旋钮置于“0”位置。

6)混响效果器

这是向调音台使用的总效果器(激励器)或混响器提供信号的。调音台内置一个简易混响器,通过该旋钮可调整本通道送出的效果信号的大个,各输入单元可视具体情况送出或不输出或少输出激励信号。调音台内有一根效果/混响母线(Efffects/Reverb Bus),所有输入单元上送出的效果/混响激励信号都搭在这根母线上,由母线将这些信号送入总控制单元的总效果/混响混合放大器,该放大器增益也可调,在总线上称为总效果混响放大器。总混响效果信号送到内置的混响效果器,通过调节各输入单元的效果/混响输出旋钮来决定各自是否要送出激励信号以取得效果,就效果而言,每一通道的效果强弱由本通道效果控制器控制,而所有通道的效暴强弱则由总效果控制器控制。另外调音台的总控单元中没有接外接混响器与效果器的接口。当外接设备插头插入时,内部混响器线路就不在工作。

7)声像控制器

调音台有一对立体声输出,分为左右声道,分别送至立体声功放的左右输入。声像控制器起信号分配作用.通过对左右声道信号的分配,将某一节目源的声像调定在某一需要方位上。

8)分控推子

这实际上是一个直线电位器,每个单元各有一个,控制该路输往总控单元主放大器信号电平,使若干节目源组成的节目总信号中各自的电平强弱适中。换句话说,虽然调音台还没有总输出电平控制推子,但它只能决定调音台送往功放或录音机的总电平大小,而不能改变一个节目中各组成成分的比例。
如人声与钢琴声各占一路,它们的电平强弱比例就只能通过分控推子来调节。特别要说明的是,当信号过载时,即峰值指示灯长亮时,靠分控推子的调节是完全不能改善过载情况,因为每个输入单元有若干级放大,峰值指示灯只显示分控放大电位器之前的情况,到达分控推子时,失真信号已经形成,此时即使拉下分控推子送往总控单元的仍然是一个信号幅度虽小,但失真已经存在的信号,这时主观感觉是扬声器声音小了,但仍然失真。调整的方法是靠调节输入增益控制旋钮。

9)峰值电平指示

10)单道监听按钮

按下该按钮则只有本输入单元的信号送往监听耳机。
总控单元

总控单元的作用是:电平显示;各类总信号电平控制;提供各种辅助信号输出、输入接口;提供主信号输出接口;提供整机电源。

1)左右声道平衡输出端口
低电平传输,保真性强,不适合远远距离传输。
2)左右声道非平衡输出端口
高电平传输,抗干扰性差,远距离传输率减小。
3)发光二极管电平指示
这是二列竖直排列的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每列10只,可显示左、右声道立体声输出电平。最下的两只为光源指示,正常状态下发红光,以区别于电平指示的绿光。

4)图示式七频段频率均衡器

对总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段频率调节,以弥补总输出信号的频率缺陷。对它的操作要求要有丰富的经验,通过监听能分辨出哪段频率成分过程,哪些频率成分过弱,从而进行适当的衰减或增益,以使频率均衡。它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室内扩声系统中抑制声反馈。
室内扩声系统中,扩声器放出的声音由话筒拾取后,再输回扩音系统,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自激,产生常见的高频啸叫、低频嗡声等现象。但这种自激只发生在某个或其些频段上,通过对这些频段的衰减就可抑制反馈而不必一味地降低总音量。

5)总控推子

这一对推子直接控制调音台,输出的已经混合了的立体声或单声随信号强弱,两个推子各控制一路输出。一般来说,总控推子处于刻度“10”左右为好。
效果控制及辅助单元
1)监听控制
包括耳机插孔,耳机电平控制,三段式均衡器,效果控制,及外接监听控制等,主要用来监听总输出信号强弱及效果,或单声道监听。
2)效果控制
包括效果(外接)控制、延迟、回声、声像控制,和效果总控推子,主要用来控制音响效果的强弱。
3)辅助输入输出单元
共有四大四小8个
(1)AUX.IN 辅助输入插孔,用以接收无需调整的声源信号
(2)PLAY.REC:用以接收双声道线路输入信号和向记录设备输出录音信号
(3)EFFECT SEND和return:外接效果输入输出

3、电声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1)同一系统内,设备指标尽量为同一级别,前级输入宜选有较高指标;
(2)应保证较高的系统电指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系统的动态范围、信噪比及失真度;
(3)应使系统有较高的声指标。如声学用房的建声指标(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噪声水平、有无声缺陷等)、设备对建声特性的模拟(混响、延时效果)、声像关系(立体声、环绕声)等;
(4) 经济、简捷、易操作。

4、典型电声系统框图

图1放声系统 图2 扩声系统

录音系统

(1)根据电声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系统框图,利用现有设备搭置一个可供使用的实验系统;
(2)检查系统性能,并进行操作,如放声、扩声、录音、合成;
(3)对系统进行评价(系统性能、易操作性、实际使用价值、使用效果)。

联系人:张杨 电话:0755-29324636 手机:13715304404 QQ:763131675 邮箱:yingruifeng@126.com

文章:mobedu [1970/01/01 19:08]
评论

粤ICP备050779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