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技术网 >> 业界新闻 >>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秘书长钟厚琼女士谈国家标准为行业带来繁荣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秘书长钟厚琼女士谈国家标准为行业带来繁荣 1970/01/01 19:15 点击:513 / 回复:0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秘书长钟厚琼女士日前接受慧聪安防网采访,就12月1日实施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做了展望,认为《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并指出该规范体现了当今公共广播系统先进的技术水平,其工程的完成都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相信《规范》的实施贯彻,在规范市场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可进一步促进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规范化,推动公共广播领域产生质变的飞跃,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第608号公告,从2010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并以此为国家标准。此举终止了国内一直没有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历史,其中不乏一些条(款)强制性条文,要求业内人士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都不得游离于规范之外。
国际上的一些国家的安防标准和场馆扩声系统标准中,也有少量条款的零散概述,缺乏统一、完整的管理系统。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秘书长钟厚琼,谈到我们国家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富有中国特色,一是应用广泛,工程量大;二是历史悠久,实践经验丰富,这些都为《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成功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注册的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隶属于中国电子学会。根据该会的宗旨和任务,利用其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遍及全国各省市的优势(除台湾、澳门、西藏外),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和龙头单位参加该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充分发挥了国家主流技术社团的组织作用。
编制该公共广播国家标准,从2006年6月开始到2008年7月16日上报,历时2年,从2008年7月上报到2010年5月31日终获国家住建部批准,依旧历时约2年。在此期间,主编单位和编制专家组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编制工作,并先后向信产部有关单位及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部门报送草案及相关材料,包括会议纪要、调研论证实验和验证文件、意见反馈及其处理意见等10批次,主编单位和专家组为了完成国家标准的编撰,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除主编单位外,这项标准参编的一线单位13个,征求意见的专家和行业内工程技术人员几十位。编制组组长钟恭良教授,为了编好这个标准,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了艰苦的努力,做完这个标准所花的精力是相当大的。参编的专家和参与提建议和意见的专家基本涵盖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商、工程商和经销商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为做好这个标准,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为国家的公共广播事业作了贡献。
2005年春,根据音响行业工程项目的增多及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带动声频项目蓬勃发展而又缺少某些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现状,声频工程分会秘书处在广州召开了电声领域及声频工程领域的部分专家的座谈会,讨论确定是否有必要研制声频工程方面的标准,本分会组织大家是否有能力来研制国家标准等内容。因为开会的地点我们选在一家专门从事公共广播工程设备生产和专门设计、安装、调试公共广播工程项目的单位——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参会专家都切身体会到很多企业对国家标准的渴望。经过充分研讨,我们统一了认识和意见,深深体会认识到制定公共广播国家标准对国家和国民经济的深刻意义:
1)我国是公共广播大国,市场规模庞大,市场和用户都在呼唤标准
公共广播工程遍布中国大地,但却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没有公共广播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可参考,做公共广播工程在技术上存在“军阀割据”的局面,市场期盼《公共广播标准》!
我国广大的城镇和农村之中,无论是机关、学校、企业或部队,几乎都有广播室,都有公共广播。这对于教育和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发布政令都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递信息的现代渠道很多,公共广播已逐渐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的独立系统。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对公共广播工程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共广播工程的安装、调试及验收一直缺少相关的标准和依据。为此,制定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必要性、紧迫性则显而易见。
公共广播技术进步速度很快,公共广播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布内部信息、发布作息信号、提供背景音乐以及用于寻呼和强行插入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等等,技术突飞猛进。现在的公共广播技术增加了网络、光纤等,数字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90年代后期,有关部门规定所有公共场所必须安装灾害性广播系统。今天,公共广播系统已发展到智能化、网络化,功能上要求传输距离远、互动联网集控、定时广播、消防联动,还要求可靠性高、语言清晰度好等特点。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都需要用到公共广播系统。如此广泛的高技术系统工程的实施却没有严格的国家标准规范,可见其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面对国外公司对中国公共广播市场的抢夺,在公共广播领域建立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迫在眉睫。
公共广播工程市场庞大。据估测,工程量每年达300亿元以上。椐不完全统计,国内生产公共广播设备的厂家上千家,其中上规模的专业厂家有200多家;工程商数量超过2万个,用户数以百万计。对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一些老牌的外国音响公司力图用自己的产品构架规范中国市场,损害我国用户和厂家的合法利益。因此,在公共广播领域建立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迫在眉睫。
3)研制公共广播专用的国家标准,起到规范市场、保护国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用户合法利益以及引导行业发展的作用
①公共广播的国际存在远不如它的国内存在重要,国际上虽有一些可供参考和引用的其它用途的标准,但由于不是统一的专用标准,导致目前国内公共广播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都比较无序。公共广播工程在经历了近20年的无序发展后,该行业迫切地希望推出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目前有关部门对公共广播工程检验无据可依,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很难进行仲裁,从而造成市场无序,并对市场造成很大破坏。若有了统一的公共广播标准后,除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外,首先可以大大减少工程项目的矛盾和浪费,增加工程商与客户的沟通,同时起到规范市场、保护国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用户合法利益以及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作用。
②规范质量管理,公共广播生产企业需要标准指导庞大的公共广播市场却缺乏统一的标准,再加上没有规范化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指标对工程进行指导,使企业很难实现规范化、数据化的科学生产和管理,从而容易产生低层次的竞争。
③打破外国技术壁垒,确立自主知识产权,必须有自己的标准
目前外国品牌企图用自己的产品架构来规范国内市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用有利于他们的理念左右一些大型工程招标书的编制,甚至用并不完全符合公共广播需要的高价的专业音响产品霸占公共广播市场。一旦他们的理念以及唯“国际品牌”是认成为时尚,必将使国内企业十分被动,使中国自己的名族品牌受到严重损害。如果我们的企业想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制定有效的国家标准是保护国内厂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打造中国公共广播产品品牌,将中国产品推向世界。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帮助民族企业打造优质品牌,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4)制定中国的公共广播国家标准,可以带来国内一个产业的繁荣
我们制定公共广播国家标准,可以带来国内一个产业的繁荣。因为我们国家自己制定的标准,首先要保护国内的民族工业,标准建立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小视。公共广播工程市场规模如此庞大,中国城市如此密集,人口众多,公共广播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见公共广播工程的市场可以带来国内一个产业的繁荣。这么庞大的市场,对国民经济是很大的贡献!一旦有了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标准规范,首先阻挡了国外的一些公司欲控制中国市场,打破了国外公司设立的技术壁垒,确立了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地位,保护了我国的民族工业。这对国内声频工程企业和消费者,就业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都有利。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简介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的前身为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分会,成立于1986年10月24日,挂靠单位为原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
1989年3月,经中国电子学会批准,在原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分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新成立的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受中国电子学会的领导,挂靠在机电部第三研究所。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成立后,在原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该分会的第一届委员会。新的委员会共有委员51名。挂靠单位:原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
1992年底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分会仍然挂靠在原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
1996年底第三届委员会,委员51名(1年后又增补3名,共54名),挂靠单位:原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
2001年底第四届委员会,委员55名,挂靠单位:仍为原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
2005年底第五届委员会,委员57名,秘书处下设4个工作部:①学术工作部;②技术咨询服务工作部;③评审鉴定工作部;④组织工作部。挂靠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即为原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注册的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是隶属于中国电子学会的专业学会,英文名称为:AESC。
该会拥有很多国内著名的电声界专家、学者和声频工程设计、施工、调试测量等科技人员,以及众多的声频工程企业。其会员由声频工程公司、有关院校、研究所、声频设备生产企业、产品销售或代销企业,以及相关的科技人员等组成,主体以声频工程专家、学者和声频工程企业团体会员为主。
该分会的宗旨是:促进声频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声频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声频工程和电声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服务。
该分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市场、产品等信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召开电声产品展示会和技术咨询服务,广泛普及声频技术知识,进行教育培训,对技术资格及科研项目进行评审鉴定,编辑有关专业书刊,推广先进技术,培养扶持我国的声频工程和电声行业的优秀人才,为电声行业的发展服务。
该分会的活动地域是:全国;
该分会的业务范围是: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书刊编辑、教育培训、评审鉴定、专业展览、咨询服务。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现有众多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100多名会员已被批准为中国电子学会的高级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自成立以来,以学术交流为工作重点,先后组织了30多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及新技术新产品演示交流大会,举办了6次国际性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电声专家讲座,促进了更高层次的国际电声技术交流。每年召开各种不同专题不同规模的学术交流会或学术专题报告会,每年出版有学术年会论文集,近几年来还组织出版了技术汇编文集20多本,出版《声频工程设计与实例》专题书籍等。
该分会从2001年开始,为加强对国内声频工程企业技术能力的监督,促进声频工程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维护和规范声频工程的市场秩序,保证声频工程设计的质量。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特别开展了声频工程企业综合技术能力资格的评审认定和颁发《声频工程企业综合技术等级》证书的工作近10年,坚持为声频工程界“服务”的宗旨,在逐渐得到社会认可的基础上,也被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认可,纳入其政府采购条例中。我会颁发的《声频工程企业综合技术等级》证书赢得了本行业广泛的口碑。同时从2005年开始,已成为国内有关行业协会跟踪的样标。
该分会开展声频工程声学性能测量和评估工作的科技咨询服务活动,例如电声产品试听小型活动、声频工程项目的验收测量等等。
该分会积极组织团体会员申请编制国家有关标准,2010年5月该会与广州迪士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主编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526-2010已经获住建部批准,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该分会向主管部委有关部门和国务院总理提专家建议多项,例如:
①针对部分奥运场馆国外扩声产品与国内扩声产品激烈竞争,定论异常困难的问题,本分会向国务院总理提出专家建议一项:建议奥运场馆的扩声系统应优先使用性能质量优秀的民族品牌产品,给中国的民族工业一个发展机会。此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得以在奥体场馆的扩声系统设计与建设招标中实施。这项政策一直延伸到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大大小小的声频工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工程招投标中的一项基本政策规定。
②针对高清晰度电视广播与国外方案激烈竞争的特定情况,该分会向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协、中国电子学会提专家建议一项:建议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环绕声技术应用到高清晰度电视中,目前正在处理中。
该分会目前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遍及除台湾、澳门、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学会在行业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加,凝聚力不断增强,企业主动要求入会,以能成为声频工程分会的会员为荣。
该分会严格按照章程和上级学会总部的规定,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和技术咨询服务。例如学术交流;项目引线;间接或直接协助;搭建平台;信息沟通;为会员单位和会员们服务......
该分会在为行业服务的同时,也为挂靠单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年来所做的工作,得到挂靠单位的一致肯定。
在中国电子学会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历届领导和各部门的长期支持下,在历届主任委员和分会领导层、专家、会员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在秘书处的积极运作下,分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壮大。分会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与进步,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该分会常设机构:声频工程分会秘书处;
学会工作依据的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23号令;
2.国务院社团管理局和国务院社团管理中心发布的有关规定,以及科协和上级学会总部对学会的有关管理条例和章程等。
声频工程分会秘书处通信地址:北京市酒仙桥北路乙7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学会办公室
传真:010—64362324;010-59570239
学会秘书处电话:010-59570240;010-64369211 010—64363131转6752或6503;
邮编:100015
E-mail:zhonghouqiong@ritvea.com.cn;hanjie@ritvea.com.cn
文章:mobedu [1970/01/01 19:15]
评论

粤ICP备050779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