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组长 钟恭良
一、立项根据
1、我国是公共广播大国,公共广播工程遍布中国大地。
2、但是公共广播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市场呼唤《标准》!
3、老牌的外国音响公司力图用自己的产品构架规范中国市场,损害我国用户和厂家的合法利益。因此,在公共广播领域建立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迫在眉睫。
4、在上述背景下,信产部标准定额站和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大力支持和促进立项编写我国的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经费由建设部拨款、迪士普公司出资和参编单位赞助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钟秘书长在各主管部门间穿针引线、介绍背景、积极推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5、《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除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外,必将起到规范市场、保护国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用户合法利益以及引导行业发展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
信息产业部下达 “信规简函[2006]89号”文件后,编制组在学会鈡秘书长和范宝元教授的领导下,首先组织学习了《工业建设领域标准规范编制工作
三、编写过程
整个编写修订过程都是在信产部定额站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进行的。
1、 第一阶段,调研、论证和实验验证。 成果分别经钟厚琼、范宝元、王恒、梁鸿飞、孟子厚、彭妙颜等审校后,大部分已在声频学会两届学术年会上发表。
2、 第二阶段形成初稿。在调研、论证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参考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由编制组长提出讨论稿,然后经编制组全体会议逐字、逐条讨论,形成初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编制组成员梁鸿飞,他对每一次过度稿都进行过仔细的梳理,逐字逐句进行规范,对成稿的规范化有很重要的贡献。
3、 第三阶段,面向全国有关专家和工程商反复征求意见,通过大小会议讨论、协商和有针对性的后续调研、实验验证,进行修订。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得到全国专家们的积极支持。有的专家亲自约见我们进行面对面的探讨;有的专家身在国外,仍发回反馈意见。没有这些支持我们是寸步难行的。我们编制组深受这些热情的支持所鼓舞并于此深表感谢。
为了正确处理反馈意见,编制组除通过电邮交流外,主编人员(范宝元、钟厚琼、王恒、钟恭良还有顾克明)来回于京穗之间,由范总把关,进行过5轮面对面的、逐字逐句的研讨;同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讨不下6次。为正确修订数据,除多次实验室验证外,至少到过北京地区、广州地区和深圳等6个公共广播工程现场进行测量验证(编制组主要负责人钟厚琼、范宝元、王 恒、、钟恭良以及孟子厚和他的研究生们等都曾多次亲自到现场测量验证)。对于个别重要的问题(如关于语言清晰度的测量和背景广播的定义),编制组还到国外去考察,并引进相关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例如关于语言可懂度的客观测量,迪士普公司、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广州大学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均先后引进了STIPA测试仪器,组织理论探讨和进行反复的实验研究。
4、第四阶段,送审并在信产部标准定额站具体指导下进行多次反复的逐字逐句的修订。
5、报批
薛长立站长肯定了编制组的工作成绩和工作进度,认为此项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学术氛围浓厚,做了大量工作,是标准编制过程中开会讨论最多的一个标准。
审查主要结论如下:
l 该规范内容符合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1996]626号)的要求;
l 该规范体现了公共广播系统当今先进的工程技术水平,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l 该规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l 相信通过对本规范的实施贯彻,可促进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规范化,推动公共广播领域的技术进步,在规范市场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l 代表们认为该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一致通过对该规范的审查。
l 代表们建议编写组按审查会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尽快报批,尽早颁布实施,以使规范早日发挥效益。
四、主要活动数据
1、从2006年6月至今,历时2年零3个月。
2、主单位2个: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共13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广东省电子电器产品监督检验所,广州大学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广州声雅音响器材有限公司,杭州嘉声视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飞乐电声器件有限公司,北京益泰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艺丰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易思奥达声光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桂林市申氏专业音响弱电工程设计安装部,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广州天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人16名:钟恭良范宝元 王 恒 钟厚琼
梁鸿飞 孟子厚顾克明 彭妙颜 周锡韬 张承云 曾维坚王齐祥 郭远林 潘晓东 邵建群 李力天
他们涵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商、工程商、经销商等部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3、先后成稿10次(初稿、0701版、0705版、0706版、0707版、0712版、0801版、0802版、0804版、0805版),中间修改不计其数。
4、大小审议讨论会议不下12次(主编人员内部磋商除外)。
5、先后面向全国大规模征求意见3次,面对编制组外专家66人次,共收集意见 821 条(含标点符号,但不包括赞许和鼓励性的意见),完全采纳的 234 条,酌情采纳的 42 条,误解、互相冲突或须进行解释和商榷的 545条。
6、先后向信产部标准定额站及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www.ccsn.gov.cn报送草案及有关材料(包括会议纪要、调研论证实验验证文件、意见反馈及其处理等)12批次。
7、先后送审3次。
8、有关编制人员就“公共广播”论题,在迪士普公司王 恒董事长支持下(没有动用编制经费),先后到外国进行参观考察多次。到过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德国、俄罗斯、迪拜、美国、澳州、东南亚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机场如:希斯罗、戴高乐、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迪拜、莫斯科、三藩市、底特律、拉斯维加斯、东京成田、首尔仁川、新加坡、悉尼、凯恩斯等(因为机场广播系统理应十分典型和十分重要)。
9、国外考察的主要收获有:
l 了解到PUBLIC ADDRESS同 BROADCASTING的微妙差别。后者是公众可听可不听的广播,前者是不想听也得听的广播。正是这种差别形成东西方对待公共广播态度的反差。
l 怎样管理紧急广播系统。
文章:218.19.49.155 [1970/01/01 19:05]
相关文章
-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最大声压级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讨论
- 公共广播系统的音质评价
- 声雅厂区公共广播系统声学特性测试报告
- 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声压级
-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编写过程汇报提纲
- 制定公共广播国家标准的意义
- 公共广播系统语言清晰度客观评价指标的讨论
- STIPA测试原理简介
- 公共广播系统声学设计及其相关标准
-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关强制性条款的论证
- 定压式公共广播传输线路的衰耗问题
- 可供公共广播国标参考和引用的标准
- 关于公共广播标准的一般规范
- 公共广播国标0807送审稿简要说明
-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简介
- 协和中学公共广播系统声学特性测试报告
- 公共广播工程部分声学特性测量报告